欢迎阅读史源史诗第696期。提到48-49年打太原,有些朋友觉得这一战的进程是比较蹊跷的。为什么呢?主要还是其用时之久,损兵之多。6个多月的时间里,有超过4万将士伤亡,我军才非常艰难地攻克山西省会。当时负责攻坚的队伍,主要是华北野战军,如果换成解放军中实力最强劲的东野来攻太原,可能需要多长时间呢?
分析之前,先说明一下。东野参战只是一种假设,对于战史的解析还是要以史实为准。现在之所以可以做这个假设,是因为东野在49年上半年确实是有一段备战时间,这段时间是可以调兵参与太原战役的,事实上东野也确实派出了炮1师助战,但并没有大规模向山西投入部队。同时华北部队攻打太原时间较久,但最终也是完成了任务,在战役结果上无可指摘。
为什么说东野一开始没有参与此战呢?我们看看48-49年北方的战争形势。太原外围开打,是在1948年10月。由于作战地点在山西境内,我军的主力自然是华北野战军。另外一个原因,东野虽强,此时其主力正在准备锦州大战,尚未有集结队伍支援关内任何战区的可能。东野当时的首要任务,是尽快结束关外战事,并且把东北的国军部队消灭在当地,避免逃窜至华北或者南方。而同一时间,除东野外另一有实力的部队是陈粟部队,人数还不到50万人。尽管在济南刚刚取得大捷,也还要面对徐州一线的国民党数十万重兵,抽不出兵来。所以华北部队靠自己的力量解决山西问题是必然的。
那么东野什么时候可以用来打太原?答案就在49年1月之后。很显然,北平的敌人解决掉,此时北方除了绥远少量残部,西北回军、胡军之外,仅剩下太原的十余万晋军了。东野入关的部队在70万人以上,此时恰恰是华北地区最重要的机动兵力,再加上改编的部分平津国民党兵,东野在关内的实力壮大到了100万左右,这还不含留守东北的老部队。华北野战军虽然也有20余万人,但是多为后期组建,在兵员战斗经验和火炮装备上,客观来讲和东野等主力部队差距较大,甚至连中野都赶不上,攻击太原几个月,伤亡已超过3万人,却没取得实质进展。
49年2月之后,从可能性上讲,由东野替代华北部队,或者改为东野为主,华北辅助来攻打太原,在这一时间是完全成立的。以东野独立炮纵近9000门火炮的攻坚实力,以及人员上的压倒优势,攻打太原的速度会远远快于真实战史。参考之前东野打锦州、打天津,均是在区区几天之内便快速破城,攻坚经验丰富。东野倾力出击,太原很可能守不了20天,甚至几天之内即被击破也是大概率事件。
但是军委还是从全局进行了考虑。东野是将来渡江的中南线进攻主力部队。是让东野进攻太原,还是安心备战?最终倾向了后者。一来作战矛盾已经转移到南方,主力应当休整准备;二来华北部队已经解放了大半个山西,最后的战役还是交给这支部队为好。当然,面对其武器落后的情况,我军从平津战场调拨了先进火器和2个炮师(其中一个就来自东野),进行了有力的火力支援,终于在49年3月破城。
山西部队华北野战军东野太原发布于:天津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